為了對黨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,貫徹執行黨主題日學習精神。2018年10月24日, 怡心物業黨支部黨、鑫紅嶺黨支部一起參加了由中共武漢江漢區委萬松街工委領導的、招商樓宇聯合黨總支組織的“中山艦博物館”參觀活動,以實地參觀學習的方式,共同過了一個有意義的“支部主題黨日”活動。此次也是鑫紅嶺黨支部自成立以來的一次“支部主題黨日”活動。怡心、鑫紅嶺黨支部的黨員、預備黨員和積極分子共計十人參加了此次活動。
中山艦博物館,是以一代名艦中山艦的名字命名的、武漢市文化局所屬的一座專題性紀念性博物館,湖北省第二批國防教育基地。當我們一行抵達時,矗立在水面上的巨大船形建筑物首先映入眼中,讓人精神不由一震,所以當全體黨員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時,每個人眼中都滿是莊嚴、肅穆,內心充滿了堅定的信念。




步入中山艦博物館內,一艘龐大的艦體----中山艦全貌展示在我們面前,它靜靜地屹立著,雄偉氣派卻也傷痕累累,向每個人默默地訴說著它一步步走過的苦難歷史。中山艦博物館分上下兩層,除了中山艦艦體占據上下兩層外,在二層還展示了約5000件的歷史文物精|品,包括銘牌標志、艦載設施、生活用品、武器裝備等等,墻上一幀幀圖片還原了中山艦所走過的艱難時代歲月。中山艦,原名永豐艦。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訂購,1912年6月建成下水。1913年加入中國北洋政府海軍第|一艦隊。1922年6月孫|中|山先生在"廣州蒙難"時登臨該艦,指揮平叛斗爭長達50余天。1925年3月,孫|中|山先生去世后,為紀念孫|中|山改名為中山艦。1938年10月,在"武漢保衛戰"中于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,在親歷了影響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"護國運動"、"護法運動"、"孫|中|山廣州蒙難"事件、"中山艦事件"和"武漢保衛戰"等五大歷史事件后,以整個艦體和全體艦員長眠于江底的、無比悲壯地完成了它的革命使命,從而在中國革命歷史的長河上畫上了濃厚一筆。我們今日所參觀的中山艦體,是2001年修復完工后的艦體,保留了1938年"武漢保衛戰"中被敵機炸沉的歷史痕跡,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、前赴后繼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。即便今日再次回顧歷史,依然是蕩氣回腸,讓人唏噓不已。











歷經兩個小時的參觀,大家都深深地感受到經歷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。追尋中山艦的歷史煙塵,瞻仰中山艦的昂首英姿,深切地感受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興衰沉浮的苦難歷史,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,只有時刻牢記歷史國難,砥礪前行,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,以實際行動告慰先烈。